新春网
首页 > 资讯 >信息列表 >

教学如何创新

2024-01-31 16:17  浏览:0
信息详情
教学如何创新

教学如何创新

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,如何开展创新教育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,发展学生的创新为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。实现这一目标,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,建立创新教育理念,运用创新教育手段,改革传统教学模式,营造创新氛围,充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,发挥学生主体作用,在教师指导下,让学生愉快地探索知识形成过程,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。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谈一下个人的见解。

一、创新教学内容

1.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。

现行数学教材中的每章每节,在供学生系统学习的都可挖掘出创新教育素材。例如:在讲直线概念时,教材上是这样描述的:“无数个点组成直线”,而我们在教学中却无法用实验直观表达。只有借助学生自我感知基础上的想象、分析、归纳,从理论上理解“无数个点组成直线”。但是这里只提到了直线的静态特征,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直线动态特征上去认识直线的本质属性。如:“操场上,体育老师发出跑步的口令后,部分同学每人都跑两圈,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图形(圆),如果把每位同学都看成一个点的话,这个图形上有无数个点。大家想一想,这无数个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?”此时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,都迫切想知道这无数个点究竟是在什么线上运动。这样的导入新授“直线的动态定义”,学生对直线就会获得一个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,就能有效地启发学生从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的形成过程。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。

2. 充分联系生活实际。

二、创新教学方法

创新教学评价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书面考试上,而应从记忆、理解、分析、应用、创新等多个方面来考虑,坚持结果与过程的统一,定量与定性的统一。在具体操作中,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:

1. 创新教育评价的基本目标。这包括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,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。评价的基本标准是:①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;②具有强烈求知欲;③具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;④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;⑤具有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意识;⑥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。

2. 创新教育评价的操作原则。这包括发展性原则、激励性原则、多样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。发展性原则是指评价应着重看学生的发展,承认学生有巨大的创新潜能;激励性原则是指评价应不断地鼓励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,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之中;多样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方式应多种多样,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,还应有学生自我评价、学生互评等;互动性原则是指评价应使教师与学生都参与进来,以达到双方信息的交流与反馈,促进相互了解与合作。

3. 创新教育评价的实践。这包括书面考试、观察、谈话、自我报告、小组评议等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,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,使评价结果更全面、更客观。

四、创新教师角色

在传统的教学中,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,但在创新教育中,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引导者、组织者、参与者。

1.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。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生应主动参与学习过程,通过独立思考、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。

2. 教师应作为教学的组织者。教师应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,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。

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评价和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,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。

关于我们 | 网站留言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 © 2025 新春网 All Rights Reserved